最近熱議的華為首次未發先售的Mate 60 Pro手機(來源:鈦媒體App編輯拍攝)
鈦媒體App 9月4日消息,今天A股、港股的多個國內芯片股大漲。
其中,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港股(00981.HK)尾盤持續拉升,日內漲幅達11.68%,收盤報21.85港元/股,成交額超23億港元;中芯國際A股今日漲4.5%;歐菲光(002456.SH)則漲2.98%,報收5.87元/股;存儲芯片龍頭兆易創新(SHA: 603986)日漲2.43%,報收96.80元/股。
消息面上,經過多日網絡熱議,9月3日晚,
,目前銷售火爆的華為Mate 60系列新機采用“中國芯”,并稱1萬多個零部件已實現國產化。“于無聲處聽驚雷,很多網友直呼其(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)為‘爭氣機’,因為這款手機搭載的芯片,給人以無限想象空間。歷經美國四年多的全方位極限打壓,華為不但沒有倒下,還在不斷壯大,1萬多個零部件已經實現國產化。”不過,央視發布的這段視頻沒有透露相關國內芯片廠商的具體信息。
9月2日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的另一檔節目中表示,“Mate 60 Pro開售以來行情火爆,為遭遇圍堵的中國科技產業帶來了更多希望。專家認為中國半導體基本沖破封鎖線,迎來春天只是時間問題。”
但對于外界最關注的芯片問題,截至目前,華為沒有公布任何相關信息。
據悉,2019年5月起,美國對華為施加多輪制裁,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為出售相關技術和產品。而2020年,美國政府先后兩次發布針對華為的制裁,原則上要求使用美國技術的晶圓代工廠在替華為生產芯片前,必須先獲得美國政府許可,從當年9月15號開始,包括臺積電等在內的多家芯片生產商不再向華為供貨。
最初,華為依靠斷供前拿到的麒麟9000芯片,發布了Mate 40系列和折疊屏手機Mate X2 兩款5G手機,但在庫存耗盡后被迫轉向4G芯片,手機銷量也大幅下跌。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,2019年,華為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高達18%、全球第一,2022年跌至2%。
進入2023年以來,華為手機的出貨量明顯回升,尤其是Mate 60 Pro開售以來行情火爆。
9月3日,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正式在全渠道開售。據華為商城,目前華為旗艦手機Mate 60售價每臺5999元起,Mate 60 Pro售價每臺6999元起。此前8月29日,華為以“HUAWEI Mate 60 Pro先鋒計劃”對外開始預售Mate 60 Pro——這是華為首次在旗艦手機上實施“未發先售”。
華為稱,Mate 60系列是“史上最強大的Mate手機”,也是全球首款支持衛星通話的大眾智能手機。即使在沒有地面網絡信號的情況下,也可以撥打接聽衛星電話。同時,該新機采用鴻蒙4.0操作系統,還接入了華為的盤古人工智能大模型。在耐用性方面,手機使用了超可靠玻璃,耐摔能力提升一倍,抗擠壓能力提升10倍。
但是,截至目前,華為沒有公布任何有關手機芯片的信息,也沒有說明這是否是一臺5G手機。
據央視引述網絡視頻顯示,Mate 60 Pro手機沒有任何地方帶有5G標志,但下載速率卻超過每秒200-500Mbps(兆比特),而4G最高下載速率通常只有每秒100Mbps。另據鈦媒體App手中的一臺華為Mate 60 Pro通過測試軟件反饋的信息顯示,其搭載的是麒麟Kirin 9000s,擁有8核12線程。Geekbench顯示,單論峰值性能該芯片介于天璣8100至驍龍7+Gen 2之間(大核或超大核有被鎖可能)。
央視新聞指出,斷供4年間華為加大自主研發,通過與國內廠商合作,在芯片等多個技術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。
華為創始人、CEO任正非今年3月表示,華為用三年時間內完成了13000+顆器件的替代開發、4000+電路板的反復換板開發。
華為常務董事、終端業務CEO余承東曾在8月的一次發布會上表示,回首4年,鴻蒙生態經歷了艱難的4年,但輕舟已過萬重山。
國泰君安研報指出,華為Mate 60 Pro正式上線,未來有望引領華為手機銷量高增長,推薦華為相關產業鏈。華為Mate 60 Pro新機發布,技術不斷突破塑造極強產品力,華為相關產業鏈直接受益,有望率先走出行業周期底部,實現業績增長。
結合多方消息,鈦媒體App不完全統計整理了相關產業鏈信息供參考
據華為發布的官方公告,預計該公司將于9月12日在上海正式發布包括Mate 60系列設備在內的多款軟硬件產品。
“華為突圍,說明自主創新大有可為。科技自立自強,而今邁步從頭越。我們堅信,中華有為,未來可期。”央視視頻中稱。